|
|
Dear 群英會的伙伴們:
這篇 "雁的啟示" 或許有人看過,但其對一個優秀團隊的描述卻令Hope印象深刻,在此願與大家一同分享,並共勉之!
1.當雁鼓動雙翼時,對尾隨的同伴都具有"鼓舞"的作用。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時,將比孤雁單飛時增加71%的飛行距離。
→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,能更快速,更容易地到達目的地,因為彼此之間能產生互相推動的動力。
2.不論何時,當一隻雁脫離隊伍,牠馬上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牠離開,藉著前一伙伴的"支撐力"牠很快便能回到隊伍。
→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,我們就會留在與自己的目標一致的隊伍裡,而且樂意接受他人的協助,也願意主動協助他人。
3.當帶頭的雁疲倦了,牠會退回隊伍,並由另一隻雁主動取代牠的位置。
→在從事困難的任務時,由擅長的專業伙伴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有必要的,也是明智的,
因為我們都是互相依賴且服從專業的。
4.隊伍中後面的雁隻會以叫聲鼓勵前面的伙伴繼續前進。
→我們必須確定從我們背後傳來的是鼓勵的叫聲,而不是其他的叫聲。
5.當有雁隻生病或受傷時,其他兩隻會由隊伍中主動飛下協助及保護牠。這兩隻雁便一直伴隨在其身邊,直到牠康復或死亡
為止。然後牠們會自己組成隊伍再開始飛行,或者去追趕上原來的雁群。
→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,我們也會互相扶持,並主動付出服務他人。不論是在困難的時刻或是堅強的時刻。
你(妳)生命中想達成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嗎? 還是正在過程中? 你(妳)是否有一群目標相同的伙伴, 不是一個伙伴, 也不是同病
相憐的, 而是真正支持你且一起同行的伙伴。如果沒有, 那就趕快找到你的那一群。
群英會所秉持的左握精神 "關懷、互助、信任" 就是希望我們群英會的伙伴們都能像雁子般相互鼓舞,並在彼此的互相扶持中
成長茁壯,共創成功的未來。
願 "健康、能力、智慧與幸運" 永遠與大家同在...^^
TES志工團 Hope老師 左握
|
|
|
從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?」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。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機。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,書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飛來。
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,其中不乏教授、大學生、上班族與家庭主婦等,答案是無所不包,創意無奇不有。
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: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。他的答案很簡單:「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。」的確,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:分享的快樂,遠勝過獨自的擁有。
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。他在讀小學的時候,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,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。有一次,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,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。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:「柏濟生病了,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!」柏濟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,反而將其在校所學,作成完整的筆記,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。到了學期末了,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,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。
諾貝爾長大之後,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,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。當他死後,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,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。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,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、化學、生理、醫學、文學、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。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,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,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。最後在歷史上,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,但鮮少人知道,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!
|
從諾貝爾的故事中,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,諾貝爾的成功,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,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。真所謂:「格局決定結局、態度決定高度」是也!
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?論力氣,它比不過大象;比速度,它比不過獅子與老虎;比靈敏,猴子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稱王,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,他靠的是關係!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,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,所以大家都喜歡他。所以當泰山有急難時,大叫一聲:「喔耶喔!」每隻動物都出來,樂意幫忙他。
泰山的叢林法則,其實也可以運用到現實的社會中,我們可以發現,真正成功的人,絕不只靠自身的實力,其實他更懂得整合人際資源,進而創造更多價值。我們能夠去了解可運用的資源,去發展良好的關係。一旦整合發揮,人人都會叫你第一名喔!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。你幫過的人愈多,服務的地方愈廣,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。
終身義工孫越的名言:「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!」分享正是建立人際關係,整合力量的最大元素啊!
|
|
|
[ 偶爾 ]
吃多了健康食品,偶爾你也想啃一啃鴨舌頭和鹽酥雞。看多了大師名劇,偶爾你也想瞄一瞄耳光摔不完眼淚掉不完的連續劇。聽多了古典音樂,偶爾你也想唱一唱愛他一百年又恨他一萬年的流行歌曲。
你知道健康食品對健胃整腸有意義,大師名劇對培養氣質有意義,古典音樂對提升性靈有意義,可是,偶爾你其實並不想讓自己時時刻刻活得那麼有意。人生不需要把自己綁得那麼緊。偶爾的小小放縱,是道德的。靈氣充滿或許接近大人,但偶爾的俗氣會更平易近人。
[ 不說話 ]
有時候,你被人誤解,你不想爭辯,所以選擇沈默。
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,因此你認為不必對全世界喊話。
卻也有時候,你被最愛的人誤解,你難過到不想爭辯,也只有選擇沈默。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,但他應該懂,若他竟然不能懂,還有什麼話可說? 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,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,
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。那麼,不想說話,就不說吧,在多說無益的時候,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。
[ 別浪費生命去生氣 ]
今天的你,是不開心的你,因為有人在言語間刺傷了你。
你不喜歡吵架,所以你離開;可是你只是離開了那人,卻沒有離開被那人傷害的情境,因此你愈想愈生氣。愈有氣,你就愈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,許多更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,就在你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,被輕忽被漠視被省略了。因為,你只是一心一意地在生氣。在情緒上做文章,這是對自己的浪費,而且是很壞的浪費。畢竟,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,而且生氣一定傷元氣。
所以,聰明的你,別讓情緒控制了你,當你又要生氣之前,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一句:「別浪費了。」
[ 如果當初]
你說,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,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。
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麵或炒飯,影響似乎不大,但選擇讀什麼科系、做什麼工作、結婚或不結婚、要不要有孩子,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,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。
你又說,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,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。
如果當初如何如何,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..,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,還是別再多說了吧。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 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,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,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一樣的選擇。
[ 美麗 ]
有些人很會妝扮,但內心空無一物,你不會覺得他美麗。有些人長著一張精緻的臉,卻長著一顆自私的心,你也不會覺得他美麗。有些人外表很樸素,但知道如何關心別人,你覺得誠懇的眼睛很迷人。有些人其實並不好看,卻很愛護小孩與小動物,你覺得他善良的心地很動人。美麗,是發自內心的光華,不會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流失,只會隨著智慧的增長而增長。
美麗很簡單,就是讓自己舒服,也讓別人舒服。
[ 至少要平靜]
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,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你:要堅強,而且要快樂。堅強是絕對需要的,但是快樂? 在這種情形下,恐怕是太為難你了。畢竟,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?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。平靜地看待這件事,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。平靜,沒有快樂,也沒有不快樂。能做到這一點,你就已經有了復元的能量。
[ 彎腰 ]
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,甚甚至造成言語上的衝突,所以你悶悶不樂,因為你覺得都是別人惡意。別再耿耿於懷了,回家去擦地板吧。拎一塊抹布,彎下腰,雙膝著地,把你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乾淨。
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衝突,所說過的每一句話。現在,你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,是不是?你漸漸心平氣和了,是不是?
有時候你必須學習彎腰,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你謙卑。勞動身體的同時,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。而且,你還擁有了一張光潔的地板呢。這是你的第二個收穫。
[曾經美麗]
漫步林間,你看見一株藤蔓附著樹幹,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,你感動於這靜美的一幕。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。你想。
不知未來會有怎樣一番風雨摧折?也許藤將斷、樹會倒,也許天會荒,地將老。你又想。那麼,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。停格即是永恆。永恆裡若有這靜美的一刻,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,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。
|
[覆滿藤蔓的屋頂]
你希望擁有一片斜斜的屋頂,屋頂上爬滿了青綠的藤蔓,藤蔓裡結出纍纍絲瓜。夏日傍晚,天起涼風的時刻,你爬上靠牆的木梯,到屋頂上採收一顆被陽光烘熟的瓜。然後,你來到廚房,煮一鍋美清淡的蛤蜊絲瓜湯。「多好啊,」你無限嚮往:「如果我擁有一片覆滿藤蔓的屋頂...」事實上,你已經擁有了---在想像裡。無論現實多樣燥熱擾攘,只要能夠想像,你就可以維持內在
的平靜清涼,這種自在的滋味,嗯,也許正如你一個人靜靜地喝一碗蛤蜊絲瓜湯。
[ 單純]
因為思慮過多,所以你常常把你的人生複雜化了。
明明是活在現在,你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,又憂心忡忡著未來;堅持攜帶著過去、未來與現在同行,你的人生當然只有一片拖泥帶水。
而單純是一種恩寵狀態。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,單純地以鼻腔品嘗雨後的青草香,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一幅畫。單純地活在當下。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。既然沒有是非,就不必思慮;沒有真假,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。無是非真假,不就像在做夢一樣了嗎?是呀,就單純地把你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吧。
[錯過]
你曾經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裳卻捨不得穿,鄭重地供奉在衣櫃裡;許久之後,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,卻發現它已經過時了。所以,你就這樣與它錯過了。你也曾經買了一塊漂亮的蛋糕卻捨不得吃,鄭重地供奉在冰箱裡;許久之後,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,卻發現它已經過期了。所以,你也這樣與它錯過了。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上身的衣裳,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品嘗的蛋糕,就像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的事情,都是遺憾。
生命也有保存期限,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。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願鄭重地供奉在心裡,卻未曾去實行,那麼唯一的結果,就是與它錯過,一如那件過時的衣裳,一如那塊過期的蛋糕。
[ 離開軌道]
某次你搭火車打算到A地去,中途卻忽然臨時起意在B地下了車。
也許是別致的地名吸引了你,也許是偶然一瞥的風景觸動了你,總之,你就這樣改變了本來預定的行程,然後經歷了一場充滿驚奇的意外旅行。A地是你原先的目標,B地卻讓你體會了小小的冒險。回憶起來,你說,那是一次令你難忘的出軌經驗。
生命中的許多時候不也如此?心無旁騖地奔赴唯一的目的,不過是履行了原本的行程;而離開預設的軌道,你才有機會發現其他的風景。
[ 悄悄]
曾經有一段時間,你心情低落,甚至懶得拉開窗簾,看著窗外的陽光。因此你當然也忘了去看看,窗台上那一盆每天都需要喝水的瑪格麗特。如此不知過了多久,總算有一天,你度過了心情的低潮,同時也想起了你的瑪格麗特。天啊,可憐的花,她還活著嗎?
你戰戰兢兢地拉開窗簾,卻見她迎風招搖,花顏可掬。原來在過去的這段日子裡,你雖然忘了餵她喝水,老天卻沒忘了以雨露眷顧她呢。許多事物悄悄地在你的視線之外進行,而且悄悄地安排好了它們自己。天生萬物,天養萬物,一切其實無須擔心。
[木瓜牛奶]
你喝著冰冰涼涼的木瓜牛奶,你想這真是奇妙,牛奶是牛奶,木瓜是木瓜,攪在一在,這成了既不是牛奶也不是木瓜的木瓜牛奶。
這是不是有點像愛情呢?你是你,他是他,當你和他在一起,就成了既不是你也不是他的「你們」。
但是,木瓜牛奶永遠還原不了最初的牛奶和木瓜。
然而,當你們決定互道珍重再見的時候,還好,還好,你還是你,他還是他。
Hope說:
逃避不一定躲得過,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
孤單不一定不快樂,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
失去不一定不再有, 轉身不一定最軟弱
凡事勿強求 保持平常心 樂觀以對 人生會更美好ㄛ^^
|
|
|
【辦公室裡的十個成長機會】
1. 做一個機動的救火隊員,隨時幫助同仁解決各種疑難雜症。
2. 時時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,不斷提升自己的績效。
3. 參與公司內的變革計劃,擔任其中的角色,承擔改變的任務。
4. 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,協助他人學習成長。
5. 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,時時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。
6. 促進團隊的運作,主動排難解紛,讓團隊工作做得更好。
7. 公司顧問的助手,與他們做最密切的接觸。
8. 加強積極聆聽的技巧,利用「聽」的活動來獲取資訊與經驗。
9. 凡事做正面的思考,將困難與問題均視為對自己的挑戰。
10. 跟隨領導者做事,一方面得其親炙,另方面也讓學習有個方向。
Hope說:雖然這是一篇給上班族看ㄉ積極自我成長ㄉ十大機會,但對TES義工團ㄉ每一ㄍ義工而言,也是一篇快速提昇自我能力與成長ㄉ好文章ㄛ^^
共勉之!
1.做一個機動的救火隊員,隨時幫助同仁解決各種疑難雜症。
救火需要膽大、心細和技術,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救火,膽子練大了,見識更廣了,心思更細了,技術也得到了磨練。
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別人失敗的痛苦,化為自己的經驗。?在當救火隊員執行任務時,請自問:
出了什麼問題?
問題的影響層面有多廣?
為什麼會出差錯?
別人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?
我會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
※我們由失敗中得到較多,卻鮮少由成功中得到教訓。
季寧(Harold Geneen)IT & T公司總裁
2.時時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,不斷提升自己的績效。
對建設性的批評表示歡迎,鼓勵他人提供這一類的建言,因為精益求精是進步的動力,唯有不斷找出做事的最佳方法,才能改善績效。持續不斷的做個人績效的檢核工作。每個星期可以利用十五分鐘,在工作結束前仔細的回想一個星期以來的工作得失,並從中吸取經驗。作主管的可以將部屬或同事的回饋,作為自己績效改善的依據,問問他們以下的問題:
我能在什麼地方幫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完美?
我該做什麼才能讓你的工作更具生產力?
為了讓顧客更滿意,我能為你做些什麼事?
在你的工作中所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?
假如你是我,你會改變哪一件事,讓工作更得心應手?
※愈常練習,愈能掌握;愈能掌握,愈經常做;愈經常做,愈能掌握;愈能掌握,愈喜歡做。 崔西(Diane Tracy) 崔西顧問公司
3.參與公司內的變革計劃,擔任其中的角色,承擔改變的任務。
在變革的過程中,你可以:主動爭取變革的角色。觀察變革的推行與進展。記錄自己的意見。
改變常常蘊含著新的事物,及新的思考,藉由參與變革,更新自己的思維,實踐除舊佈新的行動,往往可以學得最多
(尤其是擔任行動者角色的人)。變革過程中需要四種角色的人:
發起人:掌握權力與資源,能透視未來、帶動改變。
行動者:負責執行變革計劃。
改革對象:實際接受變革的人。
擁護者:贊成及擁護改變的人。
你可以選擇其中之一的角色,來參與變革的計劃。
※智慧來自對一切身具濃厚、好奇的學習心;學習的心是邁向繁榮的第一步。 松下幸之助 松下電器創辦人
4.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得,協助他人學習成長。
與他人分享的小技巧:
a.開會時多表達意見。
b.不要擔心自己的意見不成熟。
c.不視失敗為可恥的事,願意坦承原因。
分享知識的方法
參加課程或會議後,必須從所學的課程中找出最重要的項目做簡報。
每個月一次讀書報告,討論所選定的書、錄影帶或有聲書的內容、其中有趣的論點,以及可以學以致用、改善工作的事項。傳閱資訊與相關文章。工作場所設立圖書館,購買一些相關書籍供員工閱讀。
教學相長,藉由與他人分享,可以使自己的經驗與心得進一步深刻化;有時候也可以因為分享而發生激盪,擴大了原有的心得。樂於與他人分享,他人自然也會樂於和自己分享,增加自我學習的機會。
※想要妥善組織人與事,就必須讓自己和他人全力發揮,還要真正
鼓勵學習和推動學習。 韓第(Charles Handy)
5.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,時時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。
學習未必要在課堂上排排坐,看一本書、一篇雜誌的文章、一場電影、一齣連續劇,甚至逛街,都可以獲益良多。只要投資很少的時間,相較於在工作上回收的效益比例,學習價值至少雙倍以上。
日常生活中,你可以這樣做:
看報紙→看社論,學習分析手法。
看電視→看劇情片,增加人際啟發。
看廣告,增加詞彙和新知。
逛街→看商店裡的新產品,掌握消費脈動。
出國觀光→看外國人如何生活,拓展視野與價值觀。
聽人說話→精彩者,問何以致之。不精彩者,問如何避免。
※老觀念認為,學校應該把你「料理」熟了,才讓你去工作;現在的觀念是,你必須不斷「料理」自己。
芭莉曼(Sue E. Ballyman)
|
6.促進團隊的運作,主動排難解紛,讓團隊工作做得更好。
從排難解紛中一方面累積自己的經驗,另方面也可以建立影響力,
有更多的機會處理問題,而豐富經歷。
即使你不是團隊的領導者,你也可以:
a.協助澄清團隊成員的意見。
b.鼓勵團隊成員發言。
c.從團隊成員的不同意見中,做歸納與整理。
d.常保高度的信心及熱誠,影響他人,也磨練自己的意志力。
※幾乎各行各業的知識,每隔兩、三年就會倍增,這意味著你的知識也必須倍增,否則你就會落伍。羅斯(Colin
Rose)
7.公司顧問的助手,與他們做最密切的接觸。
顧問是一群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所專精的人,他們可能有輔導過上百件個案的經驗,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基礎,
也有充分的實務經驗,跟在他們身邊學習,可以對這個專業領域有全面性的總覽。與顧問的接觸中,要仔細觀察:
主管們向顧問提出什麼問題?
顧問說些什麼?
顧問如何分析議題?
顧問如何解決問題?
顧問如何整理資料?
顧問的專長在哪裡?
顧問如何寫報告?
顧問如何做簡報?
如何才能成為專業的顧問?
※未來是屬於那些能一再接受訓練的人。也就是說,你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提升你的人力資產。伯恩斯(Daniel
Burns)
8.加強積極聆聽的技巧,利用「聽」的活動來獲取資訊與經驗。
把耳朵的「聽」與嘴巴的「說」視為銀行帳戶,當你聽的時候,就等於是存錢;說的時候,就等於是提錢。
你不能老是提錢出來,除非帳戶裡有足夠的餘額。經理人每天究竟花多少時間在「聽」的活動上?曾有經理人請求秘書在他聽電話或聽人當面說話時計時,結果答案很驚人:他工作的35%至40%是花在「聽」上面。也有統計指出,除了睡眠時間外,聽、說、讀、寫在生活中所佔的比率分別是40%、35%、16%、9%,
顯見我們利用聽來獲取消息的機會最高。從積極聆聽中學習的小技巧:以開放的心胸聆聽,不預作假想,在未結束前不驟下斷語。試著一邊聆聽,一邊歸納所聽到的重點,或做簡要摘錄的工作。學習聆聽專有名詞與新的東西,假如有聽不懂的地方,要問清楚。設身處地融入說話者,從他的角度看事情。
※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,你不但可以學得更快,而且所支付的代價將更加廉宜。蒙哥馬利(Robert
L. Montgomery)
9.凡事做正面的思考,將困難與問題均視為對自己的挑戰。
保持樂觀的態度,把注意力放在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完成,而不是有哪些工作沒有辦法去完成。在提出任何個人的構想時,把重點集中在解答上,而非問題上。正面思考的小技巧如下:
a.不要先想有什麼困難。
b.遇事先想會帶來哪些正面效益?
c.狀況不明時,先往好處想。
d.相信自己不是萬能的,接受「自己是有限制」的事實。
e.尊重不同,「不同」不是錯,只是不一樣。
※如果你想學習,你必須先在心裡有一個疑問。因為當你想辦法解決問題時,學習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。
10.跟隨領導者做事,除ㄌ可得其親炙,亦可讓學習有個方向。
標竿學習也可以運用在個人身上。先找出問題的所在或你想要再進步的地方,選擇能替你解決問題的領導者,
例如觀察其他經理人的作為,或是回想一下曾經共事過的經理人,仔細研究他們的優異技巧,再將所學到的付諸實行。
與領導者的接觸中,要仔細觀察:
a.學習他的風範與儀態。
b.他如何帶領部屬?
c.他如何處理「人」的問題?
d.他如何運用時間?
e.他如何處理壓力?
f.他如何充實自己?
g.他看什麼書?什麼雜誌?什麼報紙版面?什麼電視節目?
我夠不夠資格做主管?
微軟公司(Microsoft)的一位高階主管說:「我常常把自己模擬成比爾(總裁比爾蓋茲),每一次與他一同去開會後,我就先在心理上把自己比喻為他,然後再以其他人的身分儘量向『他』提出些刁鑽尖銳、令『他』無法招架的問題,最後再以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答案與比爾真正的回答(這些問題一定會被別人提出)互相印證,以確定自己夠不夠資格做個公司的主管。」
※學習的關鍵在於找到好老師,也就是那些在你公司所倚賴的工作方面有優異表現的人。
Hope說:裡面粉多都是老師平時常講ㄉ自我成長與提昇能力ㄉ方法,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學習ㄛ^^
共勉之!
|
|
|
【給您十個節省時間的妙方】
1.事先規劃好你的時間與步驟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2.分析工作的優先順序,按照輕重緩急作處置。
3.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以安排工作內容。
4.組織你的辦公桌及辦公室,提升工作效率。
5.進行充分的授權,將工作分配給部屬、助理或秘書。
6.活用記事本管理時間。
7.運用有效的方法取得資訊。
8.改變拖延的習慣,即時行動。
9.技巧的對待訪客,讓時間的控制權在自己手上。
10.練就健康的身體,保持身心最佳狀況。
【前 言】
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,好像永遠不會都減少;接踵而至的訪客,及尋求問題解決的部屬,一個個「闖」進你的辦公室;不斷響起的電話,一直打斷你手邊的工作;接二連三的會議,讓你疲於奔命,恨不得自己三頭六臂,可以同時應付這麼多的事情。
工作上如此,生活亦是。許多想讀的書買了卻沒時間讀;心儀已久的音樂家終於來台演出,卻抽不出空去看表演;答應家人一起出國去玩,行事曆上卻排得滿滿的…,這些挫折都讓生活不再新鮮有趣。
你是不是感歎時間不夠用?事情做不完的壓力揮之不去?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,大部份的人是「忙,但不知道在忙什麼」,或是「忙,但不是忙自己想做的事」,但為什麼還是有人能事業有成,還有時間兼顧生活及其他活動?因為他們懂得做時間管理。
管理時間有兩個必要的條件:計劃你的時間,以及避免浪費時間。
不妨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:
a.有沒有做一些根本不需要做的事?
b.有哪些工作可以分配給其他人去做?
c.必須做的事,是不是可以做得更有效率?
真正能幹的中階主管,能好好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表,逐項徹底執行,一旦工作順利進行,自然不會手忙腳亂,再加上工作效率高,工作成效自然也比他人多出數倍。做你計劃做的事,在你計劃的時間做,並在你計劃的時限內做完,成功就離你不遠了。祝你成功!
1.事先規劃好你的時間與步驟,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,好像永遠不會都減少;接踵而至的要與時間拔河,首先記錄自己的時間分配方式,分析哪些習慣浪費時間;接著訂定目標並擬定計劃,以較實際的觀點安排時程;最後找出浪費時間的原因與因應方法,改變這些壞習慣。
*每天空出一段時間來規劃事情。
*拿一個小時來訂計劃,可以有二到三倍的效果出現。
*你可以在上班之前比較安靜的環境(家裡或辦公室)訂計劃,或是
當作上班的第一件事,或是在下班前訂第二天的計劃。
*將時間加以分段,最好是以十五分鐘為一段。並要求自己把原本要花比較多時間的工作,在一段段時間裡加速完成。
*學習絕對專心,同時做兩三件事,像電視機選台器一樣。
※「做正確的事」要比「按正確的方法把事情做對」來得重要。
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)
Hope說:做事有效率與作正確ㄉ事(Do the thing
right and Do the right thing) 同等重要,但當兩者不能同時兼顧時,作正確ㄉ事才是最重要的。
2. 分析工作的優先順序,按照輕重緩急作處置。
*要掌控時間,就必須先能掌控自己。
*設定個人目標,以便根據目標,分析工作的優先順序,按照輕重緩急做處置。
*經常評估所設定的優先順序。
採用80/20原則來設定優先順序。完成20%的目標可能獲得80%的效果,如果你每天的行事曆上有十個事項要做,你只要能圓滿達成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,就可以得到八成的效果。
根據緊急性與重要性決定:
*重要而且緊急:馬上辦。
*重要而不緊急:好好規劃。
*不重要但很緊急:
1.馬上辦,但只花一點時間;2.請人代辦;3.集中處理。
*不重要也不緊急:有空再辦。
※要將你的百分之百的時間,用於關鍵問題的處理。
湯森(Robert Townsend)Avis-Rent-a-Car, Inc.總裁
3.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以安排工作內容
生理專家研究,人的效率會隨著時間不同而不同,順其自然安排工作內容,工作效率才會高。
*早上八點至十點:精力顛峰,適合做規劃。
*早上十點至十二點:注意力及短暫記憶力最強,適合腦力激盪會議、訓練。
*下午一點至二點:昏昏欲睡,比較適合進行互動溝通的工作。
*下午二點至四點:開始清醒,長期記憶力最強,適合閱讀、思考。
*下午四點至五點:適合技術性工作、處理衝突問題。
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,它不像真的時鐘那麼有規律。找出精神最好的時間從事較困難的工作。
*在效率最高的時段,你可以集中精力於:棘手或困難的問題、創造性思考、複雜的工作、討論或訂定工作計劃。
*在效率中等的時段,你可以專心做:與他人交換意見、處理回信、規劃行程表。
*在效率最差的時段,你可以處理:例行性事務、電話聯絡事情、接待訪客、基本行政工作。
※我們無法管理時間,我們只能管理自己與時鐘的關係,這需要組織與架構。約瑟夫(Ray Josephs)「一天二十五小時」一書作者
4.組織你的辦公桌及辦公室,提升工作效率。
雜亂無章的辦公桌會讓人分心、容易疲倦及緊張、生產力降低、無法控制工作,也會給人不好的印象。
更重要的是,檔案找不到,辦公桌上一片凌亂,都會浪費你寶貴的時間。保持辦公桌清爽的最高指導原則:與手邊正在做的工作有關的東西,才能出現在桌面上,其餘的請立即拿開。
你可以這樣清理你的辦公桌:
*挪出一段時間專門來整理你的辦公桌。
*可將這個時間再分成幾個小段,每小段專心清理一個抽屜或桌面。
*與工作毫無關連的書籍雜物等,都應該立即清掉。
*一年半年內不會再用到的東西,考慮把它扔掉。想一想,扔掉這個東西最壞的結果是什麼?如果沒什麼大不了,就別猶豫了。
*運用5S技巧——整理、整頓、清掃、清潔、養成習慣。
把你的辦公桌與辦公室當作一個工作站:
*辦公桌如果面對窗戶或走道,往往容易分心,最好的方位是既可以掌控全場,也不會有人常常走過你面前,尚有空間擺其他辦公家具。
*每天要用到的東西,放的位置愈靠近座位;不是每天要用的,可以集中到較遠的角落去。
*將出、入、檢討之用的文件分別以不同的抽屜檔案或籃子收集,一收到文件就加以分類,有效縮短文件傳遞的時間。
※不管理好你的文件,你就會被它們淹死。由你桌上的光景即可看出是你還是它們贏了。史坦普(Peter
Stemp)Allied Dunbar Assurance plc
|
5.進行充分的授權,將工作分配給部屬、助理或秘書。
如果你堅持處理工作所有的細節,很快就會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用,更何況你的職位與所負的責任會不斷的增加。
請他人分攤你的工作,善用授權策略,事半功倍。
*找出哪些工作可以授權他人去做。
*將工作交給能處理得最好的人。
*信任對方,尊重對方。
*清楚說明你對工作的要求、方式與時間限制。
*授權不是推卸責任,你一樣要負起追蹤的責任。
秘書或助理不是花瓶,他們可以替你擋不速之客與過濾電話、信件,使你不受干擾地專注在重要事務上,還能替你蒐集資訊,提出解決問題及做決策的構想。你應該和他們相互信賴,建立團隊工作紀律,發展出合作關係:
*每天固定時間與他們討論工作內容,讓他們熟知你的目標、優先順序及渴望,清楚知道你要什麼。
*鼓勵他們分擔更多的責任,並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行事風格,可以做決定,而不是當你的影子。
*給予充分的支持、認同與尊重。
※成功的主管奉行兩個原則:在擁有必要資訊與判斷基礎的最底層
下達決定;直接向你負責的人應該提出答案,而不是問題。
霍柏斯(Charles R. Hobbs)
6.活用記事本管理時間。
找一本口袋大小的記事本帶在身邊:
*記事本裡最好有常用電話號碼、待辦私人事務、待辦公務、日期約會欄及雜記欄。
*列出待辦事項,可以分為每天、每週或未來數週。
*把預定做的事登錄到預定的時程裡,確定的事項用鋼筆或原子筆書寫,可能有變數的就先用鉛筆書寫。
*隨時記錄一些新想到的做法。
*達成的項目就劃掉,但不要劃得亂七八糟,日後察看才不會看不懂
在記事本上,你可以用螢光筆標顏色來區分事情的重要性或優先性。也就是說,記錄時用一隻筆,事後再用螢光筆標記重要性或優先性。
※像所有其他的計劃一樣,有效的時間安排最好是在紙上作業。
勒伯夫(Michael LeBoeuf)
7.運用有效的方法取得資訊。
如何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多的資訊?
*在精神最充沛的時候,閱讀最重要的資料。
*不斷的學習如何加快閱讀的速度。
*與對同一領域有興趣的人分擔資訊收集的責任。
*養成隨身攜帶閱讀資料的習慣。
*養成在等待的時候閱讀的習慣。
*要求部屬在文件上做摘要。
鎖定你真正需要的資訊,避免因資訊氾濫而無所適從。
*閱讀前先了解自己的目的。
*有選擇性的閱讀,如果時間不多,可以只選擇一份綜合性的報紙。
*先讀標題。
*讀一讀就停下來思考,並將所讀的內容濃縮成大要。
*想保留某一段資料,可以在文章的角落立刻註記並剪下來歸檔,並將其他部份丟棄。
※有效的管理者生活在現在,但卻將眼光集中在未來。
黑斯(James L. Hayes)
8.改變拖延的習慣,即時行動。
該寫一篇重要報告的時候,你卻在整理桌子?像這種先處理無關緊要事情,而非該優先解決事情的心態,就是拖延。我們習慣拖延困難、討厭、難以下決定的事,但這些事卻不會因此消失,只會讓你更緊張,反而陷入困境,還需花原本二至三倍的時間才能完成。
終結拖延的六個方法:
*問自己:現在最重要的是做什麼?而非問:我現在最想做什麼?
*先把最令你討厭、最困難的事解決掉,不要讓它一直困擾你。
*將工作分解成幾個較小的部份,讓工作容易進行。
*不要等所有資料都到手才開始工作,有什麼就做什麼。
*找出自己拖延事情的方法,例如聊天、喝咖啡等,規定自己某段時間內禁止做這些事。
*設定誘因激勵自己準時不拖延。
※無法適當安排時間、累積工作的結果,只會造成心裡產生慌張感而已。土屋敏明 「領導統御」一書作者
9.技巧的對待訪客,讓時間的控制權在自己手上。
訪客在所難免,你必須要懂得一些應付的技巧,才不會輕易浪費了你的工作時間。
*儘量少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待訪客,最好使用訪客接待室。
*開宗明義即引出訪客的目的,保持公事公辦的態度和語氣。
*不要以茶點或咖啡款待未經約定的訪客。
*坐在椅子的邊緣,將全部的注意力投注在訪客身上。
*若可以,明確的設定時間限制,放個你和訪客都能察覺到的時鐘。
如果訪客逗留太久,你應該及時的站起來。不要打斷對方的話,可是一旦輪到你開口接話,你應該主動結束這次的對談,總結應該採取的行動或結論。
*儘量使用肢體語言,如闔上筆記本、整理桌上的文件,或將身體移到椅子的邊緣。
*說些暗示性的話,例如:「我想這就是結論吧!」「我很感謝你來看我。」等。
※選擇時間就是節省時間。
培根(Francis Bacon)英國政治家與哲學家
10.練就健康的身體,保持身心最佳狀況。
沒有時間照顧自己身體的健康,將來就沒有健康的身體利用時間。要不斷保持顛峰水準的工作表現,就應該保持身心健全,注意個人的健康狀況及需要,學習用較少的時間獲得健康。
*運動不是有機會才做,最好在你的行事曆上加入這一項,固定時間與地點做運動。
*縮短睡眠時間能節省時間,可是,如果能培養快速入睡、充分睡眠的能力,一樣可以擁有效率。
*養成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起床的習慣。
*定時做健康檢查,除了醫院及健診中心外,也可以利用血壓器等醫療器材自己在家測量。
*錯過鬧鐘、找不到鑰匙或東西等都會偷去時間,且影響一天情緒。
*無情地壓迫自己並不是善用時間的好方法,感到有壓力時,休息一下,能有效提高精神,增進工作效率。
※忙到無法照顧自己健康的人,有如工匠忙到無法照顧自己的工具
一樣。 西班牙諺語
|
|
|
>>>憑什麼要別人教你?<<<
你看過日本一個很受歡迎「搶救貧窮大作戰」嗎?在那個依照案例做不同規劃的單元節目中,總跑不掉幾個公式:貧窮原因的分析、為了擺脫所做的努力、和最後的成功。
而不斷上演的樣版中,所謂的大師與料理名人,總是龜毛、變態、吹毛求疵、甚至極盡所能的虐待試圖搶救貧窮的個體。
每每發生這樣悽慘的景況,我那年幼被保護極好的姪子都會問我:「他就不能對他好一點嗎?」而我也總是說著一樣的答案:
「憑什麼別人要把成功的技巧教給你?」
是的,「憑什麼?」這句話我自己也同樣深深的體會過。從18歲進入職場,經常遇到肯「虐待」我的主管;要不就是賺得很多,卻摳得要死的老闆,極盡所能的要求我為他無償加班或犧牲休假;要不就是遇到龜毛至極的主管,要求我遵守他的生活習慣與處事哲學;更多的,是混到無與倫比,卻總讓我做到死的老大級豬頭。
每每遇到這種角色,我都為了「怎麼可能會賺錢?」這個問題而困擾的想死,每次離開那個職位時,總是出去大快朵頤一番,來犒勞自己這段日子的辛勞奉獻,但,我卻總是掉入所謂「勝者的詛咒」,自以為脫逃,卻又什麼都拿不到的痛苦中。
於是,我曾經發誓要做個極為體貼而人性化的上司,對待我的員工要視如己出。但從因為砍掉新人而哭了三天的小主管,到現在,我也成為龜毛且殘酷的人,這條路教會了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:
「如果你沒有心,我憑什麼教你?」
一位目前是副機長的朋友曾經說過,降落的技巧每個人都不一樣,必須透過所有前輩的教導,才能夠從中揣摩自己的方式,但是要怎麼才能夠學到,必須要靠你主動的去問、去學、無論對方願不願教你,你也要睜大眼睛去看。而往往要取悅正駕駛教你,你必須極盡所能的配合他的要求與習慣,也要以最大的耐性和肯學的謙卑去與他溝通。到現在,每個月坐擁十萬收入,降落經驗職達千次以上的他,比起七年前剛從美國拿到執照回台的狂妄,現在的他,多了謙卑、和緩、與容忍的耐性。
|
也許你現在也遇到了這樣的主管,常常讓你有生不如死的痛苦。也許,你正為了老闆的無理要求覺得自尊比發展重要。但,在這樣的景氣和競爭的環境下,他能活著,就比你有出息、有辦法,而且,有許多生存的技巧與方式,值得你去虛心請教。
只要一天,你尚未達成自己的夢想與目標,都要記得這句話:
「別人憑什麼教你」。
Hope說: 這是除了"雁喻"之外,第二篇我認為志工必讀的好文章。
能夠成為Hope希望家族(Hope Family)或 TES群英會中ㄉ成員,是一種
緣分,但代表ㄉ絕非特權,反而是必須更能要求自我成長,且必須
∼ 擁有旺盛ㄉ企圖心與強烈ㄉ責任感 ∼
畢竟歷經天磨乃鐵漢,不遭人忌是庸才,相信聰明ㄉ你們都能了解這道理。是否有機緣或有能力,能成為Hope希望家族體系下ㄉ一份子並不重要,重要ㄉ是在Hope的心中你們是否具備此條件:
1.對人親切有禮,尊重專業與資歷,並且懂得感恩回饋
2.處事積極樂觀擁有自信,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不服輸ㄉ精神
若有,那恭喜你一定合格(成為希望家族的一分子只是時機問題,
若無,一切強求無益,彼此ㄉ緣分將隨時間流逝而淡化。
|
7.不用自己的標準,去衡量他人 (Jessie☆~*提供)
|
|
【六分之六的人生】
有一天,一名大學教授到一個落後鄉村游山玩水,
他僱了一艘小船遊江,當船開動後教授問船夫:『你會數學嗎?』
船夫回答:『先生,我不會。』
教授又問船夫:『你會物理嗎?』
船夫回答:『物理?我不會。』
教授又問船夫:『那你會用電腦嗎?』
船夫回答:『對不起,我不會。』
教授聽後搖搖頭說道:『你不會數學,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;
不會物理,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;
不會用電腦,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;
你的人生目的總共失去六分之四…』
說到這兒,天空忽然飄來大片黑雲,隨後吹來強風,眼看暴風雨
就要來到。
船夫問教授:『先生,你會游泳嗎?』
教授愣一愣答道:『不會。沒學過。』
船夫搖搖頭說道:『那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...』
【小故事的啟示】
人不該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,
故事中的教授是數理方面的專家,便認為數學、物理、電腦是極為重要的,如果不能瞭解這些學問,人生似乎沒什麼意義了(這也是一種『專家心態』)。對船夫來說,會不會這些有什麼關係,最重要的應該是「活」下去的能力,在緊要關頭,教授所專長的一切都沒用了,只有會游泳才能保命。
命都沒了,還談什麼人生目的?不要小看其他人,更別一味用「我」的標準做為對錯、好壞的標準。
這位員工雖然不夠機靈、缺乏創意,但他做事不計較、不用心機;
那位員工可能表達能力不好,可是他執著認真、實事求是。
我的「優點」他沒有,可別忘了,他的優點我也欠缺啊!
Hope 說:謝謝Jessie 提供的這篇文章。天生我才必有用,多想想別人的優點並讚揚他,絕對比找出他的缺點,能讓我們獲得更多友誼。
|
Hope 說:謝謝Jessie
提供的這篇文章。
記得之前Joyce 分享過一篇文章: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!!
亦有異曲同工之妙,分享如下:
待人處事固然需「得理」 ,但絕對不可以「不饒人」,
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,不但不會吃虧,
反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。
曾經有位留美歸國的碩士應聘到一家貿易公司上班,他不但學歷高,
且口才極佳,業務能力也強,在會議中屢展頭角。
可每當他聽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較不成熟的企劃案,或是某些時候得罪到他時,他總會毫不客氣地破口大罵。在他的觀念裡,這樣並無不妥!因為這一切都是「師出有名」,如果不是別人有誤在先,也輪不到他開炮。然而他的態度卻讓他在同事間成了隻孤鳥,再過沒多久,他選擇離開了公司,當然不是因為能力欠佳,而是因為人際壓力。而一直到他離職前,他仍不斷地問自己:
「難道我的觀點錯了嗎?難道我發的脾氣都是沒有道理的嗎?」
我很喜歡一句名言:
「人不講理,是一個缺點;人硬講理,是一個盲點。」
可不是嗎?很多時候,理直氣「和」遠比理直氣「壯」
更能說服、改變他人。
聖經上曾誇讚:「性情溫良的,有聰明。」
在日常生活當中,切記: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,給對方一個台階下,少講兩句,得理饒人,否則不但消滅不了眼前的這個”敵人”,
還會讓身邊更多的朋友因而膽顫、疏遠您。
值得嗎?相信聰明的您心中已有了答案。
留一點餘地給那些得罪我們的人,是您我該學習的美德,與該培養的”習慣”。
|
一篇價值1500萬的文章 (感謝Joyce☆~*
熱情提供)
|
|
【一位老闆的心聲,值得伙伴們深思】
我學歷不高,不過是一個路上比比皆是的專科生,再加上家中沒有恆產,所以很早就出脫離學生單純的生活,到處在為三餐溫飽打拼。
在這十幾年的工作歷程中,只有在從事業務行銷工作時讓我的年收入達到了千萬,不僅有了進口豪華轎車,還擁有了獨棟透天別墅,而當時我也不過才三十歲左右。
今天在版面上看到有人批評業務工作的種種不是,其實我有著深刻的親身經歷,當各位業務急先鋒在市場上真槍實彈搏鬥時,低聲下氣根本就是一種太膚淺的形容詞,請問有人被狗追過嗎?有人被人家用掃把掃出來過嗎?如果沒有,那我認為應該還需要再加強磨練一番。
我認為幹業務的絕對不需跟人低聲下氣,除非你願意跟人低聲下氣;業務工作是一個正正當當的職業,名片上印有響噹噹的頭銜,不偷不搶沒什麼好丟臉的;沒有業務的招攬,再好的產品也出不了工廠大門;業務人員的心中只有一句座右銘:
成王敗寇;業務員的人生是由他自己所定義的,要住什麼樣的房子、開什麼樣的車子、等等,自己可以掌握,連老闆都無法為你定奪;
業務員的養成不需要專門的科系來培訓,但是的確需要一點天生的傻勁。我認為任何人都應該學習業務行銷的技巧,因為你必須不斷地推銷你的理念讓別人接受,哪怕你是文書工作人員、程式設計師、美工、總機小姐、乃至於董事長,我們每天都在推銷我們的想法給別人,就像我老婆接受了我的求婚推銷一樣,其實一點都不難,也沒什麼了不起,我們每天都在作,祇是沒有察覺而已。
所以說,千萬不要再說不喜歡從事推銷、我討厭幹業務,那是騙人的,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作,就像我現在打字的這一篇文章一樣,我在將我的想法推銷給你,你的反應只有四種:Yes、No、Yes
But、No But,如此而已,不要太排斥,因為我從來都不認為全世界的人會百分之百相信我,連上帝都也有人反對,不是嗎?
一些社會應對進退技巧或人格特質的確是可以被後天塑造出來的,這一點我持肯定態度,因為我是一個極為渴望安靜的人,我不喜歡一天到晚出門奔波,常常喜歡自己靜靜地窩在一個小天地裡作我感興趣的事情,但是我卻被我以前的公司訓練成超級業務高手,打破公司所有的歷史紀錄,這是如何做到的呢?說穿了不稀奇,已經有人說過了,
什麼卡內基、火鳳凰..等等的,它的確有效,至少在我以及我週遭的同事身上發揮了作用,而且屢試不爽,因為我也用在我的部屬身上,真的蠻有效的。
但是我還是不快樂,因為我已經失去了自我價值,而追尋自我價值這件事對於我而言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人生大事,但是我還是去做了,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娶妻生子,每個月付不完的帳單逼得我必須去做一大堆我不喜歡的事情,甚至連我老婆也是一樣,沒什麼好抱怨的,因為這就是人生,一個非常真實在你我身邊發生的事情,我在這個版面上看到好多人說如果景氣好轉的話,他就要跳槽到比較具規模的公司去上班,唉,我就來說明一下企業主的想法吧。
現在的我早已是一位公司負責人,我經常要陪客戶應酬,推銷我的產品及服務,每個月要張羅員工薪資,遇到員工身體有病痛或是心情不佳,我還得小心伺候,免得他一時之間突然離職,日常作業會陷入停頓,這一陣子實在是很不景氣,客戶的預算大幅縮水不說,連決行的時程都一再往後延,造成業務及生產單位極大的困擾。
然後一下子是下大雨,一下子淹水,搞得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,在我的立場來說(我要特別強調這是我作為老闆的立場),每放一天假我就損失多少錢,每泡掉一台電腦我就損失多錢、錢、錢、錢、錢、錢,通通都要錢,我常在想說萬一不幸有一天我垮台了,有多少員工會替這家公司或這個事業來著想?
當景氣還不錯的時候,我得用很多花招來吸引這些所謂的人才,其中股票選擇權是我最反感的一件事情,我常想為什麼我用我多年來辛苦存下來的錢創辦一個事業,而這些員工卻要輕易跟我分享我辛苦的成果?當景氣變差的時候,就像是現在,有多少員工會念在當初曾經一起奮鬥的情誼呢?不會,因為我永遠叫老闆,你永遠叫員工,這是千古以來無法保持和諧的關係。
用比較感性的角度來看,與員工們朝夕相處共同奮鬥,所以日久生情算大家一份股份,這倒也無可厚非,但是剛面試就急著問說這家公司福利政策如何?薪資待遇如何?的這些人,通常我都會請他們自己創業比較好,因為這些問題永遠沒有辦法找到平衡點。
如果用比較理性的角度來看,既然這個現實社會都是要用錢才能生存得下去,那麼廢話就不要說太多,直接了當說明工作內容為何,期限到了的時候該產出多少產品或是業績,那這個樣子的情況之下薪資及福利為何,我想如此還比較節省彼此雙方的時間。情?那就別鬧了!
這些話聽起來很刺耳,幾乎所有的求職者聽完一定會破口大罵,但是我只能說這個就是絕大多數企業主的想法,這些基本上都是根據一個簡單不過的邏輯:「我一樣每個月要花這麼多錢來聘請員工作事情,我為什麼沒有權利去選擇那些已經有技巧、有經驗,甚至於是有客戶在手上的新人呢?如果有一天這位員工表現突出,那麼我就酌予提拔或獎勵,再過一陣子,當這位員工表現大不如前,或是突然出現了薪資待遇更便宜的高手來加入公司,那我實在沒有理由還要留著這位坐領高薪及福利的前朝重臣,卻拒絕掉一位這麼價廉物美的新人。這位
前朝重臣的豐功偉業呢?別傻了,老闆會回你一句話:我當初不是已經給了你相對的報酬嗎?」
最剛開始的時候,台商找去大陸上班的台籍幹部差不多都有三倍於台灣行情的薪資,到了今天差不多已經掉到1.2倍而已了。台灣工廠的女工大約一個月可以領個1.5~2萬元,大陸工廠相同的工作卻只需要600~1000元人民幣,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卻都差不多。請問如果你是老闆,你會作何決定?當貿易商持續給你壓力要求你降價,不然就要把訂單轉給你認識的同業時,你的心情會好才奇怪!
各位可以不相信我所說的話,但是務必去查證一下我所講的,如果沒去過大陸,那麼趁失業中的空檔前進一下東莞或是廣州(大約只要準備三萬元就很夠用了)。隨便去一家工廠門口,從早上七點一直到下午六點,你會發現到門口都有人排隊想爭取應徵的機會,甚至賄賂門口警衛,為的是希望獲得一份300元起薪的現場操作員工作。300元人民幣大約等於1300元台幣,當我從香港
搭機回台灣,在機場買了一瓶香水給我老婆,結帳時我才發現我花掉了兩個大陸工廠新人的一個月薪資所得,結果害得我整個人在飛機上心情都好不起來。
其實我蠻贊成神奇獅子文中的一些說法,在上海找一個什麼工具軟體都很厲害的美工,一個月最高也只要4000元人民幣(這已經是很高很高了),比照到台灣的行情,沒有7∼8萬,你別想請得到人。
|
前一陣子我有一些朋友應聘到大陸內地,而且是到大陸人開設的公司上班,要我幫他惡補一下大陸文化,我才驚然發現我也快要被淘汰了,因為我根本無法跟電腦溝通:中文輸入法的問題!先前我都沒感覺到,那是因為我都是到台商公司去交貨,碰到的電腦青一色都是繁體中文的作業系統,這難不倒我,而且大陸員工都已經學會了倉頡或是其他的輸入法。但是大陸人開設的公司就只有簡體中文的作業系統了,這個時候換做是你,怎麼辦?
我要講的意思是說接下來的二三十年,我們這一代或是下一代到底要跟誰競爭?跟多少人競爭?我已經很慎重地在思考這個問題,各位想過沒有?我去了大陸這樣子走馬看花的逛了一下子,就覺得快活不下去了,各位的危機意識到底在哪裡?
大陸員工其實是相當糟糕的,幾乎完全沒有主動積極進取的精神,我看了這麼多公司工廠,只讓我看到一個人會自己動腦筋想解決方案,這個就是我們目前台灣員工的優勢所在,但是能維持多久呢?
侏儸紀公園中很清晰的一句話:生命自會尋找出路!只要我們腦袋裡確實有料,其實企業老闆是不太看學歷的,有朝一日他必會回饋相當的報酬給你。但如果你讓老闆覺得不放心你的時候,就算是需要作出違法的行為,他還是會毅然下決心請你走路的。呆伯特這本書其實害了好多年輕人,這是我的真實感覺。
最後談到經驗。經驗是一種非常寶貴的人類資產,我絕對不會錄用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,因為我曾經吃足了苦頭,大學或大專資管資工科班畢業,竟然還要我花費十幾萬元送去接受半個月的專業講習訓練,結訓回來後叫他們集思廣益改寫一個javascript,竟然在搞了一個星期之後跟我說這是不可能寫得出來的東西,然後在二個月之後的發薪日,因為香港機場罷工我趕不回來(公司大小章剛好帶在身上),以致晚了兩天發薪水,這些新人竟然就聯合起來指著我說這是一家騙人的公司,當時那種情況,你認為我的感覺會好嗎?
後來我請一位朋友的小孩,幫我看一下系統分析紀錄,不到三個小時程式就已經寄到我的電子郵件信箱了。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?在經驗!這位朋友的小孩平時就在幫人家寫案子,收費非常便宜,因為他把這件事情當成是在作作業,練習練習,以便為將來出社會時找工作之用;而這些花了大把鈔票的國立大學大專同學,心中老是以為自己是全世界的重心,一看到公司只有四十幾坪,人沒幾個,聽也沒聽說過,於是就..!所以我現在寧願用極高的薪資,來聘請一位二專畢業,但是擁有相當豐富經驗的人來幫我作事情,那些連接個電話留個信息在別人桌上的基本技巧都不懂的人,我是絕對敬而遠之的。
人類只是一種智商比較高級一點的動物,如果你常看Discovery或是國家地理頻道的話,你就會發現老年的動物最可憐,因為又不能狩獵,又不能保衛家園,群體行動時還經常拖泥帶水,影響整個行程進度,這是我們所謂的動物界。其實我們人類也好不到哪裡去,頂多批著一張道德的皮在身上,當我們走進浴室衣服一脫掉,哪有什麼不一樣,眼、耳、鼻、口、四肢、生殖器官..,差不多的啦!但是又為什麼會出現聖人、先賢、總統呢?因為腦袋裡的東西不一樣。
我們一輩子活在世上,無非就是要想盡辦法來
∼ 創造出被人家利用的價值 ∼
如果我每天只被老闆利用一個小時,但是老闆沒有我這一個小時的幫忙,他就會賺不到錢,而且又找不到什麼替代方案的話,那麼我這一個小時就會相當值錢,比如說我擔任這家公司的技術總顧問。
反之如果我的被利用價值相當低,隨便一個人或一套硬體設備就可以取代掉我,那麼就算是我花了十幾個小時,累得跟狗一樣,老闆還是會隨時請我走路,因為我沒有被利用的價值,比如說我客戶的一些總機小姐。
常常有很久沒聯絡的朋友或客戶突然打電話給我,霹靂啪啦的問了一大堆問題,我也幾哩呱啦地回答他們,生意就上門了,因為我有一些特定的印象停留在他們的腦海中,凡是他們遇到這一方面的問題時,通常都會先來問我,他們知道像這種事情找我準沒錯,這就是我個人獨具的被利用價值。
你的被利用價值在哪裡?有多少?能持續產生新的價值嗎?
跟得上時代脈動嗎?
我想這才是老闆最想了解的,其他的我認為都不是重點。
願共勉之!祝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!這篇文章值1500萬元左右,是我八年來的的親身經歷
Hope
說:唉!我還能說什麼?現下台灣的政府光面對SARS就因
無能與說大話,賠上了全國經濟與人民的健康,為了意識型態,
不忙救災,只會作秀搞啥WHO公投,二億口罩與相關救援物資,
不是被扣在海關就是被人囤積。
當全世界連大陸都已控制的情況下,台灣卻已在南台灣急遽惡化
與蔓延,看來這場惡夢不可能在短期內能結束,希望伙伴們能夠
時時充實自我,創造自我價值,強化自己的競爭力。
現在的年輕人,眼高手低,到處爭取權力與利益,卻從不付出其
義務。喜歡抱怨他人不在乎自己或忽略自己感受,卻從不問自己
是否有常去關心週遭的人?是否為團體付出過什麼?
倘若答案是否定的,那這些不懂付出,沒禮貌與不會尊重他人的
人,應該也不會受到他人相同的互動。
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。 願伙伴們共勉之
|
9.南宮博士給阿丁的一封信
(TES志工必讀第三篇)
|
※感謝美惠妹子(
Pearl☆~* ) ㄉ熱情提供
|
|
|
|
|
|